-- 新聞:0793-8224621 --
對于中國資管行業的前景,監管部門人士認為經濟成長紅利,特別是旺盛的居民財富管理需求,為行業發展提供新機遇。行業要全面貫徹落實資管新規,培育金融投資深度,普及長期、理性和價值投資理念,踐行高質量發展。
風險化解取得重大進展 新階段開啟在即
“目前各類資管機構已經成長為金融市場上的重要機構投資者。”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表示,社會融資規模中債券、股票融資比重不斷上升,各類資管機構功不可沒。截至2021年上半年,債券市場、股票市場來自各類資管資金的投資占比達25%和10%。這既是實體經濟融資的重要來源,也是廣大居民財產性收入的重要渠道。
談到資管新規及行業風險化解的話題,陳雨露表示,以2018年4月資管新規發布為標志,經過三年多的不懈努力,資產管理行業風險化解取得重大進展。目前各項存量資管產品整改工作正在按計劃順利進行,進度符合政策預期。影子類資管產品、非標債權和資金在金融體系內部循環的規模已停止快速擴張趨勢且均比歷史峰值顯著下降。
不僅如此,以資管新規為核心的制度體系不斷健全。陳雨露表示,資管新規過渡期內臨時性的政策措施將隨著過渡期結束而終止。資管行業將進入全面貫徹落實資管新規的新階段,行業機構要再接再厲,按照整改計劃有序做好各項整改工作,確保過渡期整改任務按計劃順利完成,為下一步全面貫徹落實資管新規,實現行業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圍繞風險管理的話題,銀保監會副主席肖遠企說,近年來,非銀行金融中介,包括資產管理等傳統金融體系外的金融活動,對金融周期乃至經濟周期的影響方式引發廣泛的討論和關注。他表示,這是一個新課題,目前還難以得出準確結論,必須強化監測和分析,推動完善制度,遵循組合投資的基本規律,合理塑造投資預期,降低運行波動,維護市場穩定。
服務居民資產配置 期貨市場大有可為
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表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期貨市場在服務我國居民資產配置和財富管理方面還有大有可為的空間。
2020年,我國GDP總量已超過100萬億元,人均GDP跨越1萬美元關口,居民財富管理的需求旺盛。“從國際經驗看,在這個階段居民擴大權益投資、增加財產性收入的需求將快速上升。目前,我國居民財富主要配置于房產等實物資產,證券類資產比重很低。數據顯示,城鎮居民家庭金融資產占比僅為20%,遠低于美國占比70%的水平。”方星海說。
“從我國市場看,期貨市場資產配置的吸引力持續提升,客戶權益穩步增長,目前已達1.09萬億元,較去年初翻了一番。”方星海介紹。
此外,他表示,期貨市場為公募基金、企業年金、保險資金等中長期資金保值增值提供了重要渠道。越來越多的機構投資者、中長期資金開始靈活運用股指期貨等金融衍生品對沖風險、獲取收益,實現可持續發展。“今年7月,我國公募基金、企業年金、保險資金在股指期貨市場的持倉規模相較2020年初分別增加了1倍、1.5倍和2.6倍,期貨市場在居民資產穩健增長和健全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障體系方面貢獻了積極力量。截至今年5月,我國私募資管領域投向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的產品數量達959只,規模942億元,較去年同期翻了一番。”他介紹。
培育金融投資深度 避免渲染超額回報
展望資管行業發展前景,陳雨露表示,我國仍然是全球增長最快的主要經濟體之一,經濟成長紅利將為資管行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更加豐沃的土壤。肖遠企表示,當前中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等收入群體超過4億人,財富管理需求進入新階段,資產管理行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從居民金融資產結構看,陳雨露稱,各類非存款資產占比已達47%,我國資管市場展現出極為廣闊的發展空間。立足新發展階段,資管行業要抓住歷史性機遇,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從資金供給和需求兩端,不斷提高投研能力和服務水平,履行信義義務,加強投資者教育和長期資金培育,為我國經濟創新驅動發展提供重要動力,為居民財富保值增值提供重要支撐。
肖遠企認為,資管行業要培育金融投資深度,普及長期、理性和價值投資理念,提高整個社會的金融素養。對投資者財富實施跨時期、跨市場的優化配置,在合理風險和期限水平下取得合理收益。這自然也要遵循金融規律,特別是風險和回報匹配原則。在這方面,尤其要避免過度渲染超額回報,炒作非理性預期。
此外,肖遠企強調,資管行業要主動構建良性競爭格局。“歷史經驗表明,過度競爭、惡性競爭都會扭曲市場參與者行為,最終危害市場秩序,損害利益相關者利益。”他說,維持良性競爭,資管機構和監管部門需要共同努力,在實現市場充分競爭的前提下,引導行業向最優均衡靠攏。
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